2025年10月27日,医学院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活动,本次活动由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彭轶同志领学,她表示,今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6周年华诞,在这场举国欢庆的盛典中,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行动,勾勒出党的创新理论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——从民族共同体建设到边疆治理,从教育强国战略到宗教中国化,理论的光芒正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。
国庆庆典:以团结之名,铸复兴之基
彭书记表示,9月30日,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以“四个共同”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:“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、共同缔造统一国家、共同书写辉煌历史、共同创造灿烂文化。”这一论述与《求是》杂志发表的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、历史必然》一文形成呼应。文章指出,从秦汉“大一统”理念到当代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的实践,56个民族的血脉交融早已超越地域与信仰,成为铸牢国家认同的基因密码。
边疆治理:以稳定促发展,以发展固团结
彭书记指出,9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时,提出“五大战略定位”: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、国家能源资源基地、国家安全屏障、向西开放重要门户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。这一部署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“七个聚焦”战略高度契合——新疆既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,也是建设美丽中国、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关键区域。
在喀什疏附县,维吾尔族农民阿卜杜拉的故事颇具代表性:他通过“电商+合作社”模式,将巴旦木销往中亚市场,年收入突破20万元。“过去我们守着土地,现在跟着国家战略走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阿卜杜拉的感慨,折射出新疆从“稳得住”向“发展好”的跨越。
教育强国:以人才为笔,绘科技蓝图
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”——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师生的回信,为高等教育指明方向。这所始建于1895年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,正以“智能电网”“合成生物”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点,构建“基础研究-技术攻关-成果转化”全链条。
校长金东寒介绍,2025年天大毕业生中,65%选择投身西部建设,其中不乏藏族、维吾尔族学生。“我们设立‘边疆科技特派员’制度,让青年才俊在戈壁滩上建功立业。”这种“需求导向”的培养模式,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“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”的部署一脉相承。
宗教中国化:以文化为桥,促社会和谐
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”。这一要求在新疆得到生动实践: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内,阿拉伯文与中文对照的《古兰经》注释本旁,摆放着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;伊犁州宗教人士培训中,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伊斯兰教义融合”成为必修课。
文化强国:以创新为魂,扬中华文脉
《习近平文化思想大讲堂》系列文章中,“两个结合”被反复强调。在天津大学,这一理论正转化为实践:建筑学院将敦煌壁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,获国际建筑奖;文学院推出的“数字长城”项目,通过VR技术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边塞文化。“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活着的传统。”项目负责人李明指出。这种创新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“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”同频共振,中华文化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。
理论之光照亮前行路
彭书记表示,从国庆庆典的民族交响,到边疆治理的实践创新;从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,到宗教中国化的文化融合,党的创新理论正转化为14亿人共同的行动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: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,也需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。”在这条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道路上,理论的光芒必将指引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图文:李晓燕
编辑:李晓燕
初审:李晓燕 章 迪
复审:张家源
终审:彭 轶

版权所有 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医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
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-医学院